▲又到了秋收的季節 ,農民一整年的辛勞也即將畫下句點。
隨著秋收的到來,要過的就是冬至。年長一點的長輩說冬至大過年。
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忙碌了一整年,天未亮要巡田水,日正當中要施肥除草,颳風下雨放不下心也是要到田裡看上幾眼。
汗滴禾下土,粒粒皆辛苦。或許現代科技的發達,讓老牛跟老農體力負擔少了一些,但牽掛農地的這一份心始終不曾減少。
▲這是一塊坐落在花蓮玉里往富里路邊的一塊稻田,在花蓮富里到台東池上沿路都是稻田。
從中央山脈下來的乾淨水源,在流向海岸山脈流向太平洋過程中孕,育了這許多片稻田。
▲平原適合栽種稻米,而稻米又是台灣人的主食。而這樣的場景也在台灣大多的地方呈現。
▲橋梁兩旁都有小路可到達農地,田裡也還有農婦正在工作。
▲下來靠近一點看,一陣陣的稻浪隨風起伏。這也跟做人一樣豔陽時挺直腰,吸收養分吸收陽光慢慢成長。
遇到挫折或低潮,放下身段低下頭來總會撥雲見日。
▲午後的山脈山嵐起伏
▲往南繼續走來到了池上,前方得稻穗有些已經收割。顯得有些空洞,但只要有顆嚮往自然的心。
不管是看到翠綠秧苗、黃金稻浪,都是一種放鬆身心的方式。
▲這張小綠挑的還不錯,人都有在框框裡面,除了表情猙獰一點。
▲時間有點晚 ,才有機會看到人這麼少的伯朗大道。
▲球造訪的時候大樹還健在,遊客很多野蠻多人真的坐在樹下乘涼。
大樹的樹冠就像一把傘,為田裡的老農為過往的遊客遮陽。
▲到了池上風似乎更大了,倒伏的稻穗也多了一些。滿招損、謙受益,這些稻穗用自身承載了超長的重量,
受不了持續的強風吹襲不免低下了頭來。
果賤傷農,農民是怕欠收也怕豐收。
▲過路的遊客踩著連接成串的自行車,愉快且輕鬆的通過這段前面有著山兩旁是稻穗的美麗道路。
▲轉過這個彎就要離開這個美麗的地方,有不捨的心請。
但球知道她始終都在這裡,台灣的東部真的是台灣最後的一塊淨土,這裡的溪流清澈見底。
水裡有小魚小蝦,乾淨的水源與充足的陽光,在加上一滴滴農民辛勤的汗水。
讓這花蓮的富里富麗米與台東池上的池上米享譽國際。
喜歡球的分享嗎
您的推文+讚是球PO文的動力呦
歡迎大家點下圖按讚 加入
除了美景其餘不取。除了足跡其餘不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