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溝~ 一個擁有水牛精神的村落
由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設計研究所的師生們聯手打造
將紙上談兵的社區營造計劃 落實在台南縣的這個小村子上
經過無數次溝通過程
學生們終於描繪出居民真正想的要"家"
於是~ 請了石雕老師在入口處雕刻村落的精神象徵--水牛
請了璧畫老師彩繪了村裡的磚牆
居民們也從一開始的半信半疑逐漸產生對社區改造的信心
一個接著一個將專長運用在一些裝置品上
▲馬賽克磚砌成的椅子
這個椅子 可是土溝村最具代表的吶
簡單說~~ 是只有這裡才有的哦
▲球第一眼就被這美麗的花布吸引
很難想像,早期嫁娶、入新厝所使用的俗俗的阿嬤ㄟ被單紅花布
在鄉土畫家的巧手改造之下,將冷冰冰的牆壁賦予了另一股活力
原來阿嬤ㄟ被單也能這麼的美
一種溫暖而又貼近的感覺正在這村莊悄悄的蔓延
是不是很漂亮呀
▲當地農莊建築
球超愛這種舊舊的建築
有著歷史的痕跡 有著甜美的回憶
想起球的舊家 也是像這樣的三合院
庭前的一片大廣場 有著球小時候玩耍的記憶
好懷念說~~
▲球喜歡這種鄉村的FU
好像回到過去
▲美麗的牡丹畫布
▲斜陽下的村落
微微的日光照射在懷舊的摩托車上
有著說不出來的感覺
▲家家戶戶提供牆壁,把生活照印在磁磚上再粘貼在牆壁
不止居民看了 喜歡
外來的遊客也能更加了解 每戶人家的歡樂
球的巴拔跟麻咪 也有照過相同的黑白藝術照吶 好復古
▲馬賽克磚砌成的椅子 經由綠油油的稻田襯托
都散發出不同的味道呦
▲好大一片綠油油的稻田
這裡是台灣農業大縣中的一個小鄉鎮
這裡沒有喧囂吵雜的車龍聲,只有寧靜中輕脆的麻雀叫聲夾雜著農機具哄嚨嚨的馬達聲
老稻農們揮撒著晶瑩剔透的汗珠,細心的呵護著一粒粒的稻米
對這片土地不離不棄,它,就是無米樂的故鄉
因為崑濱伯對種稻的堅持與付出,榮獲台灣冠軍米的殊榮
因為紀錄片的開拍,讓這純樸的小鄉鎮聲名大燥
崑濱伯說:[心情放輕鬆,不要煩惱太多,就是無米樂啦!]
"就算無米,也要快樂"
這就是他們的生活哲學
如果我們的生活也能像那些老稻農們一樣那麼的豁達,那一定可以過得很快樂
▲這小鄉鎮對於中北部的人來說,一定很陌生
但只要一提及無米樂的故鄉,相信多數人都對它有印象
而土溝村就是後壁鄉裡面的一個小村莊,全村人口不到三十戶人家
一個看似平淡的庄頭,加點巧思,也能創造不平凡的生命力
來到這兒,映入眼簾的盡是阿嬤的被單花布勾勒在牆壁上的美
我悠閒的在鄉間小徑中穿梭著,試圖找回小時候的記憶
順勢感受一下「庄腳人」ㄟ熱情
除了無米樂 你還可以來這裡走走哦
喜歡球的分享嗎
您的推文是球PO文的動力呦